五月五过端午
一度春秋,一度梦回
辗转荡风,与君共度
时光荏苒,端午已至
粽香浓浓,龙舟赛舞
诗词歌赋,琴瑟箫管
纪念屈原,端午安康
又是一年端午时,情浓粽飘香
端午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你了解多少呢?
让校会君带你了解一下那些端午小知识吧~
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这么多别称,你知道几个呢)
端午节的起源
有关端午节的起源
长期以来也是众说纷纭、说法不一
至今仍是争论不休
纪念屈原说
战国时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未能实现,被削职流放,后楚国亡,屈原内心痛苦,与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各种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说
春秋时期,伍子胥楚国人,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后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说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虽然说法不一
但不管是为了纪念谁
都是一份念想
端午节的各地习俗差异
不同的地区
文化不同、过节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
南北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就让校会君以一张图带你了解
不同地区各地的习俗差异吧~
(一张图,简单明了,真的是长知识了)
说到端午节
最最最先想到的就应该是粽子啦
对于不同的地区而言
各地粽子风味不同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不同地区的粽子风味吧~
—
—
上海派:松软味浓
上海粽子比较松软、味道浓烈,品种很多,材料自然也丰富。除糯米外,鲜肉、栗子、香菇、蛋黄、烤鸭、米仁、赤豆等都市比较常见的材料。
—
—
陕西派:历史悠久
陕西地区最为传统和流行的是蜂蜜凉粽子,蜂蜜凉粽子与别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馅,也不包粽叶,全用糯米制成,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吃时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
—
—
广东派:咸甜皆宜
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广东粽子品种较多,咸肉粽是广东最常见的粽子,呈三角形,多以脱皮绿豆、肥猪肉为馅,糯米为主料,是用粽叶和水草包扎而成。
—
—
江南派:名粽繁多
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样,因此也产生了众多名粽。江南地区的名粽有杭州地区的塘栖粽、苏州的四角菱形粽、湖州的枕头粽、嘉兴粽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嘉兴粽。嘉兴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尤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
—
—
豫西派:特殊的粽子
槲坠是豫西的特色风味小吃之一,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是一种特殊的粽子,和端午节的历史一样悠久槲坠类似棕子,形状却与棕子不同,棕子是三棱锥形的,竹叶包裹;槲坠是圆柱形的,二者的馅子大体相同,都是糯米、枣、花生之类,传统制作上以甜味为主。
说了这么多的粽子
是不是已经流口水了
赶快去吃个粽子冷静一下吧
看了这么多
是不是长了不少知识呢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齐鲁工业大学学生会出品
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刘畅
排版/董经崇
文字/网络
审核/崔吉鹏
图片来源/网络
@齐鲁工业大学校学生会
投稿方式:qlgydxxsh@163.com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