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来临,甜粽咸粽的大战又打的火热

  校会君不走寻常路,带大家围观一场

  传统和现代粽子的大战

  多图预警!

  校会君扔了一个传统粽子在你脸上

  

  白粽子

  竹叶缠绵,糯米咿呀

  沾一身糖粒儿,晶莹剔透

  愈发温润如玉,惹人迟迟不愿下口

  

  黄米粽子

  黄米粘糯,红枣甜香

  清甜软糯,爱不释手

  

  小枣粽子

  半两糯米一颗枣、三片粽叶两股绳

  拆开来,竹香与枣香交织

  真正与”粽”不同

  

  绿豆咸肉粽

  绿意盎然,细线悬吊

  绿豆与腊肉参杂其间

  一口,咸香口齿弥漫

  

  豆沙粽子

  白腻娇柔,红褐豆沙

  团团锦簇,浸润口舌

  

  蛋黄粽子

  粽叶青青,蛋黄沙沙

  一轮金黄镶入,一份温情流出

  

  ……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年年都是这些,感觉腻了呢?

  校会妞带你看看脱俗的现代流派吧。

  说脱就脱!

  

  芒果粽子

  添加了水果元素,口感酸酸甜甜

  水果可以换成很多种,大家也可以动手尝试一下哦

  

  臭脚粽子

  “脚臭味”的台湾臭脚粽!

  形状酷似古代的三寸金莲,包着香菇、泡菜、干贝、瘦肉,和黑暗料理之神——臭豆腐,闻起来又酸又臭,吃起来酸爽无比。吃货们颤抖吧!敢买个臭粽挑战下吗?

  

  鲍鱼粽

  那么土豪的吃法

  真的不会怪怪的吗???

  

  四川腊肉红豆椒盐粽

  这个看起来没那么奇葩

  就是内容有点多

  旁边的蘸酱是些啥?

  

  杂粮粽

  杂粮馅的粽子甜度很低

  (校会妞强烈推荐给各位渴望减肥的妹子!)

  再加上各种豆子的醇香

  五谷杂粮,真乃人间美味

  东师姑娘的必翻之牌!

  

  冰皮粽

  冰皮粽有榴莲、金桔、柠檬、抹茶等味道,亮晶晶的冰皮小心翼翼地包裹着里面甜甜嫩嫩的水果馅,在端午初夏,别有一番情致,更恋东师的冰雪玲珑。

  

  泡椒牛肉粽

  想象一下粽子里有泡椒!

  (额,校会君表示欣喜)

  有牛肉!

  剥开香香的粽叶,一口咬下去

  一定就是两个字——“劲爽”吧!

  

  果蔬粽

  蔬菜和水果混在了糯米里面,清甜不腻,

  你还担心每逢佳节“胖三斤”吗。

  

竹筒粽

  竹筒粽起源于文山州的少数民族,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以新鲜的香竹,金竹等为容器,灌入糯米或者香米,用宽大的焦叶,粽粑叶封口。

  

  那国外有没有特色粽子呢?

  有!

  这做法,可是有点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粽子呢

  校会妞带大家看看邻邦的粽子们吧!

  

  日本粽子

  日本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用磨碎的米粉做成的。粽子的形状与中国的粽子不同,其状呈种子形。

  

  新加坡粽子

  花汁粽子是用绿叶包成多角形状,只有鸡蛋那么大小,展开绿叶后,粽子是由花汁染成淡绿色的米粉精而成的,色泽诱人,吃起来味道清香可口。

  妹子们有没有对花汁粽子心动呢?

  

  印度尼西亚粽子

  印尼粽子是用粳米做的,较之糯米容易消化,加上竹叶诱人的香气,很能引起食欲。

  

  端午节不只有眼前的粽子

  还有……

  藏在诗词里的民风民俗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缠五彩线,挂平安符,以求平安。

  小时候奶奶会把挂着香囊的五色丝系在我的脖子、手足腕上,嘴上念叨着,这是长命缕、百岁索。五彩线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蕴涵着五方神力。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夺目。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悬挂艾草,储药、配药方,以求无病。

  南方地界潮湿,虫蛇较多,端午有民谚“端午门挂菖蒲草,熬锅艾蒿洗水澡。”

  饮雄黄、涂雄黄,或者洒雄黄于墙角,都是为了驱虫蛇。门前挂艾蒿菖蒲,这个习俗直到现在还能看见,也是源于驱避虫蛇。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挂菖蒲,贴黄纸,和雄黄酒,以求辟邪。

  在端午节,人们还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有的还用菖蒲根泡酒,以为喝了能健康长寿。

  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低头遥思,贵在追溯。

  传统的粽子苍绿的粽叶紧紧包裹着的是那份密密的醇醇的民族情谊,那是我们的父父辈辈在时代的沧风浪海中存留的金贵的精神与传递。而现代的粽子则讲述了新一代的蓬勃与对未知的尝试与今非昔比。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更需要我们继续传承,无论粽子的口味,外形有着怎样的变化,这其中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始终如一。

  也希望在东师的你,带着校会妞与校会君的这份真情,与可爱之人,共享粽香日美,同度初夏端午。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会新媒体中心-

-nenuxsh40-

总编辑/王天月 郑思楠

编辑/顾子婧 梁丁文

文案/赵搏祎 赵琰 程怡璇 杨可纯 张昊哲 刘玥彤 林鸿钰

图片/百度图片

投稿邮箱/su@nenu.edu.cn